来源:摩斯IPO
8月7日,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丰倍生物)将在上交所进行IPO上会审核。丰倍生物的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丰倍生物拟募集资金总额为7.5亿元。
《摩斯IPO》注意到,丰倍生物核心产品生物燃料主要出口至欧盟,2024年欧盟对中国生物柴油实施反倾销税,导致公司核心市场几近崩塌。
同时,公司计划将生物柴油年产能提升至45万吨,接近行业龙头卓越新能。然而中国国内尚无成熟市场替代欧盟出口,生物柴油应用场景有限、政策试点滞后。丰倍生物招股书中已承认新增产能可能造成阶段性供过于求、甚至整体供需错配。
此外,丰倍生物供应链结构分散且不稳定,公司正在减少对个人供应商的依赖,并且除益海嘉里外,其他前五大供应商每年都变动。
最后,实控人平原夫妻在IPO前,通过将自有公司注入丰倍生物以及股东分红的方式,累计套现超6600万元。市场质疑其“边喊融资边套现”的行为逻辑,公司随后删除补流募资用途,募资金额下调至7.5亿元。
1
核心产品遇到反倾销
业绩遭受巨大冲击
丰倍生物作为一家专注于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09亿元、17.28亿元和19.48亿元,虽略有增长,但整体波动明显,且增长幅度有限。更值得警惕的是,其扣非净利润连续下滑,分别为1.36亿元、1.23亿元和1.15亿元,盈利能力呈现持续走弱趋势。
进一步分析其业务结构,丰倍生物的主营产品包括生物基材料(主要为农药化学助剂)、生物燃料(主要为生物柴油)以及油脂化学品(如DD油、脂肪酸等),其中生物燃料主要面向出口市场,尤以欧盟为主。
从收入结构来看,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业务(主要分为生物基材料和生物燃料)在主营收入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2年至2024年分别占比79.53%、81.94%和81.68%。然而,正是这项核心业务在2024年遭遇了重大政策冲击。
2024年7月1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对中国生物柴油的反倾销初裁,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生物柴油征收12.8%至36.4%的临时关税。随后在2025年1月9日,欧盟成员国批准征收正式反倾销税,直接切断了中国生物柴油进入欧盟的主要通道。这一政策出台使得丰倍生物核心出口市场遭遇重创,公司2024年来自欧盟的销售收入暴跌至5051.21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49.33%下降至2024年的13.67%。
尽管公司声称已将出口市场转向新加坡、瑞士等非欧盟国家,并表示新加坡市场已成为第一大出口区域,但相比欧盟在2021年就能带来超3.3亿元的收入,来自新加坡和瑞士2023年的收入尚没能完全弥补欧盟市场留下的巨大缺口。更重要的是,若通过非欧盟国家进行转口,产品最终仍流向欧盟,极有可能面临欧盟反规避调查的进一步制裁,相关风险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行业整体承压的形势,多家同行企业已相继宣布停产或转产,而丰倍生物却选择逆势扩张。在本次IPO中,公司拟募资7.5亿元用于新建年产30万吨油酸甲酯(生物柴油的一种)、1万吨工业级混合油、5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副产品生物柴油5万吨、甘油0.82万吨等项目。这意味着丰倍生物的生物柴油产能将跃升至约45万吨,直逼行业龙头卓越新能的50万吨水平。
然而,从行业供需状况来看,此番扩产的市场基础似乎并不牢固。目前,中国生物柴油仍处于政策试点阶段,除上海外,鲜有地区真正推行生物柴油使用,且我国生物柴油应用于化工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整体市场规模较小。而欧盟作为中国90%以上生物柴油出口的主要市场,如今已被政策阻断,新增产能未来的去向极不明确。公司在招股书中也坦言,随着新增产能逐步投放,市场可能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甚至供需错配,从而加剧行业竞争。
与此同时,公司新增布局的农用微生物菌剂行业,在国内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竞争格局,市场主导者如金正大、中农立华等已建立起较强渠道和品牌壁垒。丰倍生物在该领域尚未具备明显竞争优势,新增产能的市场接受度也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更为关键的是,在当前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核心出口市场面临系统性风险的背景下,公司大规模扩产的底气何在?从同行的选择来看,嘉澳环保(维权)、卓越新能等企业虽同样面对出口受阻压力,但大多谨慎应对,控制投资节奏。相比之下,丰倍生物此次募投项目背后对政策风险的评估是否充分,新增产能能否及时消化,乃至公司未来是否具备持续经营能力,都是市场必须正视的问题。
2
采购供应链稳定性不足
从原料采购结构看,丰倍生物对个人供应商的依赖呈逐年下降趋势。报告期内,自个人供应商采购废弃油脂的金额占丰倍生物废弃油脂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9.01%、12.03%和 6.07%,占比逐年下降。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2023年加大了境外废弃油脂的采购以及2024年发行人加大了企业类供应商废弃油脂采购规模。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行业背景下,废弃油脂的收集工作依然面临环境恶劣、劳动强度高、人力成本大等现实问题。由于我国废弃油脂回收体系尚不健全,行业长期形成以个人经营者为主的惯性模式,丰倍生物虽然逐步减少个人供应商比例,但能否完全摆脱这一采购依赖,仍需观察。尤其在现阶段尚无成熟替代机制的前提下,个人供应商的萎缩将可能对公司原材料供应造成直接冲击。
此外,丰倍生物前五大供应商变动较为频繁。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除了益海嘉里这一长期合作伙伴外,公司其余前五大供应商几乎每年都发生重大更换。这种供应商结构的高度分散与不稳定,或导致公司在采购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和足够的议价权,无法建立长期的价格锁定机制,从而导致其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期暴露出更大的成本风险。
此外,废弃油脂本身作为原料,供应地域极其分散,涵盖粮油加工厂、屠宰场、养殖场、餐厨处理中心、酒店餐馆等多个领域,原料收集、运输与加工环节错综复杂,任何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影响供应节奏与成本结构。更重要的是,国内废弃油脂的可规范回收总量尚不及供应潜力的四分之一,丰倍生物在其中所占份额亦有限。如果未来受政策调整、饮食结构变化或城市治理提速等因素影响,废弃油脂的总体供应规模出现收缩,公司是否具备稳定采购替代方案,将成为其运营稳定性的重要考验。
在这种背景下,丰倍生物是否建立了足够的原材料储备机制,以应对潜在的供应中断风险,便成为关键问题之一。假设未来突发事件或供应链震荡导致废弃油脂无法按时到货,丰倍生物能否保证其产品的正常生产出货?
3
实控人IPO前套现超六千万
回溯公司发展历程可发现,丰倍生物前身为2014年成立的丰倍有限,2022年3月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在此过程中,平原夫妇曾通过将其控制的多个公司注入丰倍生物,实现资产并表、业务整合的同时,也实现了大额资金回收。
2018年底至2019年初,丰倍有限先后收购了常州市金坛区维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维格生物)、常州市金坛区良友油脂有限公司(简称良友油脂)和苏州福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福之源)的全部股权。这三家公司在收购前,分别由平原夫妇、公司董事及其家属所控制。
具体来看,维格生物由韩琳琳与魏良(董事魏国庆之子)分别持有70%与30%的股权,最终以4808万元价格被丰倍有限全资收购;良友油脂原由李寅(现任丰倍生物董事兼总经理)与魏良持股,后由维格生物完成收购;福之源则直接由平原夫妇控制,收购价格为509.23万元。这三起交易共计为平原夫妇带来3947万元的现金回报。
除了股权收购带来的资金回收,丰倍生物在IPO前还进行了大额现金分红。2022年、2023年公司分别分红1500万元与1614万元,合计3114万元。按照平原直接与间接持股比例计算,其个人获得的现金分红约为2659万元。加上此前通过股权交易获得的3947万元,平原夫妇在IPO前夕已累计套现超过6600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仍强调资金紧张,拟募资10亿元以推进扩产计划并补充流动性,而其大股东却早已提前“抽身”,无疑引发外界对公司资本运作逻辑的质疑。在此背景下,丰倍生物在此后的招股书中,删除了原本拟募集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计划,总体募集资金降至7.5亿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被收购公司股东多为现任管理层或其亲属,如魏良与董事魏国庆的父子关系、李寅与平原多年高度重合的工作经历等,都构成了典型的“家族式”资本运作格局。